近日,鼎韬产业研究院在烟台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正式发布《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25》。报告以“数字外包时代的来临——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竞争制胜”为主题,通过对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深度溯源、现状剖析与趋势前瞻,为业界描绘了一幅数字技术革命与逆全球化浪潮交织下的产业新图景。
						 
						
1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及主要特征
		报告以世界银行的统计测度方法为基准,立足WTO数字交付贸易数据库,充分采纳主要目的国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对自2005年以来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的离岸服务外包规模进行了统计测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已达2.84万亿美元。
		 
1.加速增长:离岸服务外包已成为驱动全球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增长的关键动力。2005—2024年全球离岸外包占服务出口的比重从16.8%增长到32.3%,占数字贸易的比重从24.4%增长到39.3%,年度复合增长率分别是服务出口和数字服务出口的1.58倍和1.37倍。
2.动力转换:全球外包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小企业成为驱动全球外包增长的核心动力。全球熟练劳动力下降、安全威胁和降低成本的需求等挑战将继续推动服务外包行业的增长。Clutch数据显示,70%的中小企业计划在2025年增加外包。
3.安全至上:成本依然重要,但安全成为现代外包决策中不可谈判的前置条件。全球企业在外包决策中,安全已从“附加条件”转变为“一票否决”要素。“安全即服务”正在成为新一代外包模式的核心卖点。
4.新玩家入局:企业竞争格局强者恒强,但数字初创企业正在成为全球外包服务版图的关键一环。数字初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正在重塑全球外包格局,如填补本地化数字服务缺口,反向切入国际外包链;在风险资本驱动下形成“技术蛙跳”效应;对传统外包模式的颠覆性创新,新兴市场的弯道超车效应。
5.合规挑战:贸易壁垒和监管合规成为制约全球外包服务市场发展的关键挑战。WTO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全球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从1100项激增至约3000项,导致2020年至2022年间全球外包合同减少了15%。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报告指出,监管合规导致外包企业合规成本增加30%。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调查发现,45%的外包合同因未能满足交付时间、产品质量等SLA条款而引发纠纷。
在地域格局上,欧洲稳居全球最大的离岸发包和接包市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离岸服务外包发包国,而爱尔兰则凭借卓越的竞争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服务接包国。亚太地区作为全球外包市场的基石,地位稳固,其中印度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外包目的地的地位。
		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自2006年“千百十工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2024年,中国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激增至3137.83亿美元,产业从业人员达1696.5万人,企业数量超过8.6万家,实现了规模、结构和国际市场的全面拓展。
		 
然而,在全球坐标系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仍面临显著差距。规模视角,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五,离岸ITO排名第三,但与领头羊爱尔兰、美国等相比,规模差距明显。竞争力视角,在关键的财务吸引力和商业环境评估中,中国得分较低,分别排在第十七和第三十九位。企业效能视角,中国龙头企业与全球巨头在营业收入、净利率、人均产值等方面存在数量级差距,中国服务外包人均产值(1.75万美元)不足印度(4.19万美元)的一半。
		服务外包产业已进入以数字技术革命为核心的3.0时代,同时面临着从“友岸外包”到“离岸内包”的逆全球化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面临议价能力减弱、技术冲击、竞争差距重新扩大等严峻挑战。对此,报告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核心战略方向:
		 
		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在数字贸易框架下重构产业逻辑,推动政策与时俱进,回应企业在人才、成本、数据流动、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核心诉求。
		 
		双轮驱动战略:服务中国——利用中国庞大的发包市场,建立中国自身的服务标准体系,争夺全球产业话语权,重塑竞争新优势;中国服务——通过“离岸嵌入”策略,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关键区域建设数字交付枢纽,推动产业“再全球化”进程。
		 
鼎韬产业研究院院长齐海涛表示:“数字外包时代的帷幕已经拉开,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对中国而言,超大规模的市场是应对挑战的战略纵深。未来,我们必须以‘中国服务’赋能‘服务中国’,通过顶层设计的重构与企业的勇敢突围,在全球数字外包的新浪潮中抢占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