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经历深刻重构的“十五五”时期,逆全球化浪潮与“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地缘战略不断加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ISG数据显示,75%的G2000企业正在将关键数字业务向印度、墨西哥、越南等“价值观同盟”国家迁移,中国传统的离岸服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为突破封锁、重塑国际合作空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必须转变发展逻辑——从以国内为单一交付中心,转向以“离岸嵌入”为策略,主动走出去,通过布局新加坡、匈牙利、阿联酋、墨西哥等关键枢纽国家,构建新一代全球数字交付网络。鼎韬在本篇观点中系统阐述了“离岸嵌入”策略的实施路径与制度支撑,以探索中国服务外包在逆风中的再全球化进程。
01 依托现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四大全球数字交付离岸枢纽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出不去、不愿出、不便利和有风险”,本质上则是面对海外国家的政治、文化的不了解,单个企业走出去会面临诸多的经营风险。依托现有的国际合作园区作为服务外包企业出海的载体,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规避这些问题。
截至2023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约113个合作园区,包括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园区等。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东欧、非洲、拉美等地。例如,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等。
因此就可以选择兼具地理优势(连接器国家)和产业基础(科尔尼指数中数字基础设施和人才供给领先)的国家,利用现有的国际合作园区基础,升级建设全球数字交付近岸枢纽,作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的海外交付中心聚集区。实现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海外交付中心的物理存在,重新融入全球外包供应链,减少跨境运营成本和风险。
(1)东南亚全球数字交付备份中心:新加坡+马来西亚双枢纽
把东南亚打造成为中国之外的全球第二个数字交付基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兼具东盟枢纽与国际中立地位,数据合规性受欧美认可,可作为中国数字企业进入东盟(近岸)和服务欧美(离岸)的混合枢纽。例如中马关丹产业园(马来西亚),聚焦电子制造和绿色技术,近年扩展至云服务支持。建议在新加坡建设亚太区数字合规服务中心,提供隐私计算、跨境数据流通合规咨询。在马来西亚依托槟城电子制造基础,发展工业互联网(IIoT)的离岸运维服务。
(2)中东欧面向欧盟的交付中心:匈牙利+波兰的双向通道
匈牙利承接西欧外包订单的占比达35%,劳动力成本仅为德国的1/3,且通过欧盟GDPR认证,数据流通无壁垒。波兰IT工程师数量位列欧洲第三,是微软、谷歌等巨头的研发外包中心。例如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从传统物流升级为跨境电商服务中心。波兰华沙科技园:重点吸引人工智能研发和软件公司。建议在匈牙利布局欧盟GDPR框架内的数据清洗与标注中心,服务中国AI企业出海需求。在波兰布局开发针对西欧中小企业的SaaS化外包平台(如HR Tech、FinTech模块化服务)。
(3)中东-北非数字跳板:阿联酋+埃及的云地协同
阿联酋全球数据自由度排名第6,允许100%外资持股数字企业,是中国企业在非建设离岸云节点的理想选择。例如阿联酋迪拜龙城自贸区:正转型为中东北非的跨境数字贸易结算中心。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依托红海电缆枢纽,布局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建议在阿联酋开通与中国西部算力枢纽的直连光缆,建立离岸区块链节点。在埃及建设阿拉伯语AI训练数据集基地,辐射7亿人口的阿拉伯语市场。
(4)拉美数字近岸基地:墨西哥+巴西的对美服务链
墨西哥通过USMCA协定成为北美数字服务近岸外包的首选,2023年IT外包合同额增速达14%。例如墨西哥华富山工业园:从汽车制造向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延伸,利用时区优势承接北美IT运维订单。巴西坎皮纳斯科技园:定位南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华为已设立5G联合实验室。建议在墨西哥建立针对北美市场提供西班牙语-英语双语智能客服、内容审核外包。在巴西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持的绿色数据中心,承接碳足迹敏感的欧美企业订单。
01 依托现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四大全球数字交付离岸枢纽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出不去、不愿出、不便利和有风险”,本质上则是面对海外国家的政治、文化的不了解,单个企业走出去会面临诸多的经营风险。依托现有的国际合作园区作为服务外包企业出海的载体,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规避这些问题。
截至2023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约113个合作园区,包括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园区等。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东欧、非洲、拉美等地。例如,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等。
因此就可以选择兼具地理优势(连接器国家)和产业基础(科尔尼指数中数字基础设施和人才供给领先)的国家,利用现有的国际合作园区基础,升级建设全球数字交付近岸枢纽,作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的海外交付中心聚集区。实现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海外交付中心的物理存在,重新融入全球外包供应链,减少跨境运营成本和风险。
(1)东南亚全球数字交付备份中心:新加坡+马来西亚双枢纽
把东南亚打造成为中国之外的全球第二个数字交付基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兼具东盟枢纽与国际中立地位,数据合规性受欧美认可,可作为中国数字企业进入东盟(近岸)和服务欧美(离岸)的混合枢纽。例如中马关丹产业园(马来西亚),聚焦电子制造和绿色技术,近年扩展至云服务支持。建议在新加坡建设亚太区数字合规服务中心,提供隐私计算、跨境数据流通合规咨询。在马来西亚依托槟城电子制造基础,发展工业互联网(IIoT)的离岸运维服务。
(2)中东欧面向欧盟的交付中心:匈牙利+波兰的双向通道
匈牙利承接西欧外包订单的占比达35%,劳动力成本仅为德国的1/3,且通过欧盟GDPR认证,数据流通无壁垒。波兰IT工程师数量位列欧洲第三,是微软、谷歌等巨头的研发外包中心。例如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从传统物流升级为跨境电商服务中心。波兰华沙科技园:重点吸引人工智能研发和软件公司。建议在匈牙利布局欧盟GDPR框架内的数据清洗与标注中心,服务中国AI企业出海需求。在波兰布局开发针对西欧中小企业的SaaS化外包平台(如HR Tech、FinTech模块化服务)。
(3)中东-北非数字跳板:阿联酋+埃及的云地协同
阿联酋全球数据自由度排名第6,允许100%外资持股数字企业,是中国企业在非建设离岸云节点的理想选择。例如阿联酋迪拜龙城自贸区:正转型为中东北非的跨境数字贸易结算中心。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依托红海电缆枢纽,布局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建议在阿联酋开通与中国西部算力枢纽的直连光缆,建立离岸区块链节点。在埃及建设阿拉伯语AI训练数据集基地,辐射7亿人口的阿拉伯语市场。
(4)拉美数字近岸基地:墨西哥+巴西的对美服务链
墨西哥通过USMCA协定成为北美数字服务近岸外包的首选,2023年IT外包合同额增速达14%。例如墨西哥华富山工业园:从汽车制造向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延伸,利用时区优势承接北美IT运维订单。巴西坎皮纳斯科技园:定位南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华为已设立5G联合实验室。建议在墨西哥建立针对北美市场提供西班牙语-英语双语智能客服、内容审核外包。在巴西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持的绿色数据中心,承接碳足迹敏感的欧美企业订单。

02 创新路径支持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再全球化进程
“离岸嵌入”策略的必要性在于,一是破解逆全球化壁垒,打破美国主导的“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战略的地缘封锁,通过第三国枢纽迂回进入欧美供应链。二是规避贸易和技术脱钩风险,美欧对华技术禁令(如芯片、AI模型出口限制)直接影响数字服务能力。在阿联酋、新加坡等中立国设立交付中心,可利用本地合规数字基建(如阿布扎比G42与英伟达合作的数据中心)继续使用国际先进技术工具。三是积极应对新兴市场竞争压力,印度依托英语优势和欧美信任把握73%的全球BPO离岸订单,菲律宾占全球医疗外包的25%。通过在墨西哥、波兰等近岸枢纽布局,可争夺北美/欧洲中小客户订单(此类客户占全球发包量增量的60%)。
可行性在于,一是核心国家具备开展数字服务交付的产业和人才基础,例如越南ICT人才储备年增15%,沙特“愿景2030”已建成34个云数据中心,波兰IT工程师成本仅为德国的1/3,在迪拜设立AI标注中心,利用当地多语种人才处理欧盟多语言NLP训练数据,成本比旧金山低40%。二是核心国家对开展数字服务具有良好的产业环境。例如马来西亚数字园区可获10年免税,阿联酋自贸区允许100%外资持股,同时中国已与17国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协议。三是中国已经在核心国家建设了国际合作园区,已经具备了对当地政策、法规、营商环境的适配能力。
(1)积极推动现有国际合作园区的数字服务交付中心建设
出台政策推动鼓励现在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专业的数字服务园区,作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出海的跳板和聚集区。每个园区可以基于自身的发展和禀赋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字服务。
例如利用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园的经验,在墨美边境打造“前店后厂”模式——通过建设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数字服务基地,利用北美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实现服务“曲线出口”。在波兰弗罗茨瓦夫数字谷设立混合所有制交付中心,规避CFIUS审查,为华为云等企业提供欧盟GDPR合规服务窗口。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嵌入数字服务出口加工区,通过香港中转实现与欧美数据通道对接(需配置CBPR体系认证的隐私计算节点)。中白工业园建设面向欧盟的俄语区AI训练数据加工基地,利用白俄罗斯作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的制度优势直连俄罗斯数字市场。
(2)以制度创新打通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海外投资通道
“离岸嵌入”战略通过将传统的产能合作园区升级为数字服务离岸枢纽,既规避了直接对欧美市场出口的地缘政治风险,又可利用第三国的制度优势重建数字服务价值链。关键在于构建包容性更强的多边数字治理合作框架,推动形成技术标准互认、数据流动治理的新型国际合作范式。
实施“数字员工签证通道”:与关键枢纽国家等开展数字员工签证通道试点,简化中国工程师的工作签证流程,延长签证时间,推动中国员工可以通过本地雇员身份进入欧盟和美国数字服务市场。
推动跨境服务负面清单+标准互认:面对关键枢纽国家积极推动双边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模式,推动双边数字贸易规则互认(如中国—东盟数字证书互认机制),实现数字服务标准、职业资质等领域的双边互认。
建立外包服务供应链韧性评估体系:对关键数字服务离岸枢纽实施三级压力测试(地缘冲突、技术断供、数据流动限制),要求每个战略支点布局积极布局备用交付中心。
创新数字服务避险工具:试点数字服务出口保险,采用智能合约技术开发覆盖政治风险、数据制裁风险的链上保险产品,嵌入分布式清算机制。
人才生态构建:在当地高校开设“数字工匠学院”(如华为ICT学院模式),定向培养复合型外包人才。
数字基建互联:与东道国共建混合云平台,确保低延迟跨境数据传输。


